中国人缺少的不是信仰,而是修养.
国人的精神,从现在看的确是匮乏的,如果把灯红酒绿、香车美女都当作一种精神寄托的话,那不能不说本身就是对于灵魂纯洁的亵渎。网络上无不是充斥着叫骂和脱衣舞,但似乎看起来已经再无可讨论的议题了,或者说没有了雅致和雅兴的语境,必然会被粗俗占领高地.
如果再把这一话题扩大的话,世风日下也就成为了某种必然:见死不救、见利忘义等等。其实一再地把精神家园荒芜归结为拜金主义的话,那孔方兄可真是冤死了。因为逐利且避害是人的本能,如果真的一点欲望都没有了,估计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也就该绝迹了。实际上看,中国当今最大的悲哀是没有贵族。
缺少贵族精神和忏悔意识,这一点上刘再复曾经提出过。不过在深入一点讲,中国从来就没有过贵族,换句话说,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不太容易培养出贵族阶层来。没有贵族,绝对是一种悲哀,也许中国就不是一个很“贵族”的国度。
一提贵族,总有人会把腐朽、没落、荒淫无度、压迫人民这些字眼联系起来。其实在西方,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虽然王公贵族们确实在跳舞和宴会上度过,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培养出一种贵族的品质,甚至无耻的时候你都会看到彬彬有礼。
当然无耻和彬彬有礼是两码事,但能够折射出一个人做坏事时,还能够保持着风度和修养,这一点来说,至少还说明了那是个文明的环境。因此看到俄国或者法国的小说中,一提到贵族阶层,就算一肚子男盗女娼,嘴里说话还“您”“您”的,没有一句“腌臜泼皮”或者“竖子不足与谋”。
这是为什么?其实进一步讲,这是一个贵族品质的问题。有的时候看一个人是否是贵族,并非是从名姓上得出(当然,法国人名字里的“德”、“让”这种东西曾经使人痴迷),而是从言谈举止中猜出,粗鲁的人通常不会是贵族出身,但粗鲁的行为的确是舒服的——因为随意且缺少管束肯定使人畅快淋漓。往往一种贵族品质,都带有了特定的道德义务,而绝非我们想到的“贵族特权”,就像女士优先、鞠躬致意等等一些细节的东西,就是一种道德和修养上的约束,但就是这些可贵的品质培养了西方人良好的习惯,应该说西方文明的发展得益于贵族品质的培养。
到反观我们,虽然不能说中国没有优良的传统,但是如今也丢得差不多了。从贵族品质培养来看,中国的历史好像不太看重这些东西,与西方最大的不同在于重视血缘而不重视血统。统治阶层最看重的是立太子,至于其他亲属的培养也就不太放在心上了,而且名门望族的后代们多是爱说“蒙祖上的基业”,对于自己的心性培养却是欠缺的,像纳兰性德这样的望族之后,在中国又有几人呢?因此造成了一种急于夺权而忽视人文培养的历史习惯。
当然,在中国缺少贵族的传统也跟历史有关。有人曾说,国外有很多发达国家,包括像英国、日本,甚至泰国,他们到现在不管国民经济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市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皇族一直在延续下来。
其实,保持着皇族的系统,包括他的皇族的生活方式,一直在延续,这除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外,这种皇族的精神实际上他是凝聚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历代精品的一种东西,包括他的